尼西鸡的基本介绍尼西鸡体型轻小,结构紧凑,头尾翘立,胸深突出,背腰平直体质健实,躯体匀称,羽毛紧凑,尾羽发达而上翘。精神敏锐,肌肉发育好。多为白色、灰白色、少数呈灰黑色。尼西鸡是肉蛋兼用型鸡,汤色浓,肉香味鲜,肉质紧实,胴体光泽色粉,含人体...

尼西鸡的基本介绍
尼西鸡体型轻小,结构紧凑,头尾翘立,胸深突出,背腰平直体质健实,躯体匀称,羽毛紧凑,尾羽发达而上翘。精神敏锐,肌肉发育好。多为白色、灰白色、少数呈灰黑色。尼西鸡是肉蛋兼用型鸡,汤色浓,肉香味鲜,肉质紧实,胴体光泽色粉,含人体所必需氨基酸。
迪庆土壤种类主要为褐壤、棕壤、灰棕壤,pH值6.7|6.9,土层薄、生态环境脆弱,尼西鸡适合养殖区为海拔2200米|3200米的山区和半山区。迪庆是属北亚热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气温冷凉,冬天寒冷,夏无酷暑,雨热同季,干湿季节分明,日温差大,年最高气温23℃,最低气温雨|25℃,年平均气温5.8℃,年平均无霜期113天,年平均冰冻期119天,年平均日照2400小时,终年太阳高度角大,阳光透射率高,紫外线强,年平均降雨量738毫米,相对湿度65%迪庆有金沙江水系和澜沧江水系。主要河流有硕都岗河、岗曲河、格咱河、东旺河、腊普河、珠巴洛河属金沙江水系,阿东河、永芝河、永春河、吉仁河、碧玉河属澜沧江水系,水资源丰富、水质清澈、无污染。适合尼西鸡养殖。
营养成分
尼西鸡是肉蛋兼用型鸡,汤色浓,肉香味鲜,肉质紧实,胴体光泽色粉,含人体所必需氨基酸;其中蛋白质≥20%,氨基酸总量≥11%,粗脂肪≤8%,解冻失水率≤7%,pH值在5.0|6.5。
商品特征
体型:体型轻小,结构紧凑,头尾翘立,胸深突出,背腰平直体质健实,躯体匀称,羽毛紧凑,尾羽发达而上翘。精神敏锐,肌肉发育好。
头型:头平,偶有凤头,单冠直立,冠峰5|7峰,冠齿明确,冠、肉髯、耳叶多呈红色,偶有冠髯为紫色;喙长适中,多呈黑色,少数呈灰黄色,微曲平直无钩;肉髯、睑红色,虹彩金黄、橘红色。
羽色:翅紧贴不下垂,镰羽发达,公鸡多为黑红,母鸡多为黑色为主,少数为黄、红褐色,麻花。
冠:单冠,红色,公鸡冠大,厚而直立,母鸡冠薄、质细致、柔润光滑。
肤色:多为白色、灰白色、少数呈灰黑色。
胫:有黑、青、黄、石板等色。
历史民俗
尼西鸡是藏鸡的一个种类藏语称“龙巴下”。 因产于云南中甸县尼西区,故称尼西鸡。尼西鸡是地方品种,是云南三大名鸡之一。
尼西鸡是迪庆当地群众在自然生态条件下经长期闭锁选育渐渐形成的具备体轻、翅和尾羽发达、善飞等特征的地方品种。主要分布在迪庆州中北部高寒山区及干热河谷农区等地。
20世纪80|90年代,因为买家对肉类的消费处于需要数目较大的阶段,养殖者引进外来品种进行无序杂交,使尼西鸡品种濒临灭绝。
1988年,原香格里拉县畜牧局担忧这一品种退化或被其它品种杂交后失去原有些品种特质,对尼西鸡在国营农场进行过原始品种的引种和饲养。
2000年将来,尼西鸡种群渐渐恢复,市场占有率得到了提升,成为餐桌上的佳肴,养殖者也从中获得了可观收益,产业培育渐渐形成。
2004年,原香格里拉县畜牧局借助有限的资金选择在尼西乡当地环境下对这一地方品种进行保种养殖,并派技术职员长住尼西乡汤堆村进行养殖中的技术指导并参与养殖管理、种草等工作。
2015年,尼西鸡在迪庆的养殖户数和养殖数目上已拥有了肯定的规模。
2018年,尼西乡政府运用公司 合作社 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对尼西鸡提纯保种,带上脚环,为每只鸡生成微信二维码,追溯它们养殖成长的全过程,塑造、规范尼西鸡品牌。
尼西鸡的获奖荣誉
1980年,尼西鸡列入迪庆州家畜禽品种志。
1987年,尼西鸡录入《云南家畜家禽品种志》。
1989年,尼西鸡以藏鸡录入《中国家禽品种志》。
1995年,尼西鸡被国家列为全国名鸡。
2000年,尼西鸡被列入“国家级畜禽资源保护品种名录”。
2006年,尼西鸡被列入“国家级畜禽资源保护品种名录”。
2009年,尼西鸡确定为省级遗传资源保护品种。
2011年,尼西鸡录入《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家禽志》。
2018年09月05日,中国农业农村部批准对“尼西鸡”推行国家农商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